发掘家乡手艺传承 宣传地方非遗文化
昨天 12:33
退休老者
来自江苏
滨海论坛
宣传地方非遗文化 发掘家乡手艺传承
长期以来,对于申请非遗文化的话题人们尤为关注,诸如东台发绣、大丰瓷刻等,滨海县的何首乌粉制作技艺、印石微雕等也被录入2024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补助项目名单,可喜可贺。
美食传承
(王志春夫妇百年老店)
非遗文化传承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传统的音乐、舞蹈、戏剧等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,放松身心,缓解压力。例如,盐城地区的荡湖船,流行于我们苏北地区,多在年节喜庆日子里表演。表现的是家乡黎民百姓的一种独特的生活状态。逢年过节,老百姓往往会表演荡旱船来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表演时往往一船男女二人或三人。船内主人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女人,为旦角;陪衬的渔翁或艄公则为男性,为丑角。双方关系因舞蹈内容而异。荡湖船
(滨海港经济区小街村陈发财夫妇)
传统小戏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,地方民歌、民间舞蹈、民间说唱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。
传统戏曲
(徐达余亲民艺术团)
盘发即把头发盘成发髻,它可以演绎出各种不同年龄、不同个性、不同气质女性的万千风情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新石器时期,我们的原始先民们就已盘发成髻。始于原古,发于商周,兴于汉唐。从商周时期起,我国历代汉族妇女皆喜盘发成髻。盘发样式发展以来,已融入了国人的生活,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美丽。现代女性为展现美丽优雅的形象,寓意美好祝愿,适应婚礼的庄重场合亦喜欢盘发美容。
新娘盘头
(李春香小街西首美容店拍摄)
非遗文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,既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,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、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。柳编
(小街原东洼张国海老者)
近些年,非遗大多以工作室、工坊、个体手艺人等形式出现在百姓身边,其中的部分优秀传统技艺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对外展售,受到了人们的欢迎。同时大部分产品是快要失传的民间手工制作。
扎扫帚
(小街原正兴宋永光残疾人)
传统手工艺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,振兴乡村传统手工艺产业有利于振兴农村工业和乡村旅游业,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分配,可以带动乡村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。
柴薄子
(小街原正兴张道康老者)
我们要通过传承非遗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演进,记录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, 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,传承民族文化精髓。同时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综合修养,推动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(作者:盐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市美术家协会、市教育学会、《盐阜大众报》黄海潮文艺版会员滨海港经济区退休老者 罗会清 )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