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审/董 雯
复审/吕纯军
终审/郭乃军
来源:滨海日报
记者练习使用消防水枪
9月4日一大早,记者走进县永宁路消防救援站,沉浸式体验消防救援队员的工作和生活,记录下“火焰蓝”最真实的一面。
“每天早上5时,傍晚5时,无论刮风下雨,都是队员们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。除了常规训练,我们还要进行实操演练。”县永宁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严浩铭向记者介绍说,在执行不同任务时,队员们需要穿着不同类型的服装,除了日常的蓝色训练服外,还有灭火防护服和抢险救援服。当出现火情时,队员需要身着灭火防护服进入火场,而出现非火灾的警情时,队员们会身着橙色抢险救援服执行任务。
记者体验操作盘水带
记者身着蓝色训练服入队后,首先跟着队员进行了简单的跑步热身,接着便开始学习每位消防员必备的基础技能——盘水带。“水带两侧的连接口,我们分别将其称为公口和母口,无论是携带还是存放,公口都要压在母口上面。”一班班长侯全钢边说边进行示范:“我们需要身着灭火防护服,脚尖对准公口,一只手始终捏着母口旁边的水带和同位置靠内一圈的水带,然后顺时针将水带捋平整,直至公口刚好定位在母口上面,之所以要求这样是为了在实战中能更迅速地将各个口对接起来,在跑动之中就完成水带的铺设。”演示完毕,侯班长邀请记者体验,看似非常轻松的一项工作,等到实际操作起来,又不是那么轻松。
消防员向记者讲解灭火防护服穿用要求
因为灭火防护服需要满足高强度高耐磨等穿用要求,所以穿到身上后,记者感觉活动不是很方便,尤其是下蹲盘水带时,沉重的橡胶鞋和没有弹性的防护服带来的束缚感更加明显。好在,尝试几次之后,记者顺利按要求完成任务。
下午的训练项目为轻装5公里长跑,列队完毕后, 严浩铭对记者说:“由于空间原因,我们在进行这种中远距离训练时,一般会在附近区域,消防车也会跟随出动,确保当有警情发生时,队员们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。”
在经历了轻装5公里跑步后,记者迎来的第三个训练项目则是负重百米冲刺。在进行完简单的热身后,负责带队的班长侯全钢对记者介绍:“正常我们穿好灭火救援服,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机,差不多相当于负重50斤,每位队员再手持两盘水带,相当于身上有70斤的分量。对于不常健身的人来说,这些装备非常沉重。”虽然有上午穿戴防护服的经历,但此时再背上一套呼吸装备,记者明显有了“无力感”。
“出发!”随着侯班长的一声令下,记者用尽全力开始向前冲刺,脚下的橡胶鞋很沉重,背上也是如此。
消防员向记者介绍灭火救援装备
随后,队员们又开始进行廊式火灾内攻操、双绳救援技术过U型等多科目训练。他们身着厚厚的战斗服,背戴空气呼吸器,手持水带,负重快速往前奔去。
“我这套灭火战斗服里面温度已经达到了40度,我们刚训练完一套廊式火灾内攻操,里面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,每次洗净还没晾干,又要投入到下一次训练和战斗中去。只为能确保下一次出警能够打得赢,干得漂亮,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。” 消防员花时龙告诉记者。
傍晚5时多,训练结束,消防员们都如同从水里捞出一般。可在这样高温环境下的训练,对他们来说,早已是家常便饭。记者通过和消防队员们一天的朝夕相处,发现他们都拥有着相同的信念:“只要有需要,我们就是人民群众身后最坚实的护盾”。
记者体验将被子叠成“豆腐块”
当接到警情的那一刻,对于他们而言,时间就开始以秒为单位计数,在负重前行的同时,还要时刻观察周围形势并完成手上的水带铺设工作,身上70斤重的装备对他们而言,早已变为对祖国、对人民的一份责任。
2024年9月11日《滨海日报》1版
文字/张柏荣
图片/刘朔池
视频/黄 晨
初审/董 雯
复审/吕纯军
终审/郭乃军
来源:滨海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