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好不好,看鸟儿往哪飞
鸟类是大自然的天使
它们“择地而栖”
用翅膀标注着
一座城市的生态指数
是最公平的“环境检测员”
近年来,越来越多鸟类在盐城栖息、落脚,勺嘴鹬、白鹳、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已成为黄海湿地的常客,人群集居区甚至有数万只鸟儿聚集栖居……这些成为盐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。
目前,盐城黄海湿地有19目53科415种鸟类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,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。
高速口附近成鹭鸟天堂6月1日上午,在建湖县沈杨村境内的盐洛高速公路建湖段出口枢纽处,出现震撼的一幕:离匝道仅数米距离的绿带里,绿树竹梢上栖息的白鹭密密麻麻,风吹过,久栖的鹭群腾空齐飞,而更多的白鹭如同雪花飘落在“绿浪”里,鸟鸣声此起彼伏。 走进高速出口南侧的林地,榉树、栾树、女贞等乔木自然生长,高大繁茂,近万只鹭鸟在此筑巢安家、栖居繁衍,俨然一座鸟类天堂。林中鸟儿鸣唱欢叫,或低空盘旋,或悠闲踱步,或巢中小憩,并不惧人。 在高速出口栖息着这么多鸟类,极为罕见。“满眼都是白鹭,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。”经验丰富的司机杨师傅每次行车到此处,都会自觉地降低车速,避免打扰这些鸟儿。 2006年,盐洛高速建湖收费站正式启用,十五年时间,此处鹭鸟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。随着周边树木绿化日益繁茂,鸟儿越来越多。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成群白鹭在树林上空盘旋,场面极为壮观。通过实地调查显示,该区域内繁殖鹭科鸟类的数量大约为8000只。其中,夜鹭5000只、白鹭2500只、大白鹭300只、池鹭200只、牛背鹭100只…… 林区中间区域种植着大片大叶榉树,枝繁叶茂,树冠较大,抗风力较强,为鹭鸟营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;周边数量较多的鱼塘和小型藕蟹混养池塘,为鹭科鸟类的繁殖、育雏,提供了丰富的食物。 鹭科鸟类为大、中型涉禽,主要活动于湿地及林地附近,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。大量鹭鸟在高速公路匝道旁驻足栖息,说明此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。这是盐城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,是盐城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实证。 黄海湿地珍禽飞翔盐城黄海湿地位于“东亚-澳大利西亚”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,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、换羽地和越冬地。 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,更有勺嘴鹬、丹顶鹤、黑脸琵鹭、黑嘴鸥、卷羽鹈鹕、震旦鸦雀、小青脚鹬等不少“稀客”光临。勺嘴鹬,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(CR)极危物种。每年春秋两季,勺嘴鹬迁徙途中,在盐城黄海滩涂湿地栖息、换羽。 小青脚鹬,是IUCN认定的全球濒危物种。2020年9月,黄海湿地一线志愿者监测团队传来喜讯:小青脚鹬种群数量破千,超过全球学界公认的种群统计数目。 震旦鸦雀,被誉为“鸟中大熊猫”,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,是鸟类中的活化石,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近危鸟类。近年来,不仅在沿海湿地时常发现震旦鸦雀的身影,盐城大纵湖、九龙口等湖荡湿地也先后记录到震旦鸦雀结群出现,去年还出现在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芦苇丛中。 彩鹮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。2020年5月,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出现了彩鹮的身影,这是保护区建区30多年来首次记录到这一珍稀物种。 ……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盐城栖息、落脚,展现出对这片土地的情有独钟。 “鸟类对环境要求是敏感的,有窝、有食、有安全感,至少满足这三点,鸟儿才愿意留下来。”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学专家常青教授表示,鸟类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、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。 今年2月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、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调整的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。这份更新后的《名录》显示,盐城黄海湿地有19目53科415种鸟类分布,包括大量的珍稀物种,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,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。 盐城申遗成功后,地方政府加大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普通群众的保护意识提升,积极改善了鸟类生境,珍稀鸟类自然会不约而至。 呵护好生态引得百鸟来生态好转鸟先知,越来越多的鸟儿用翅膀为盐城的生态环境“点赞”—— 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悄然改变;蓝天碧水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;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深植人心。从“人鸟争食”到“人鸟共生”,在这里,候鸟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巨大善意。 近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大力实施“产业强市、生态立市、富民兴市”的发展战略,持续走好“开放沿海、接轨上海,绿色转型、绿色跨越”的发展路径,坚定生态自觉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擦亮世遗金字招牌,厚植绿色生态家底,积极推动美丽盐城建设。 鸟类“辨”环境、“识”产业,对空气、土壤、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。我市紧紧围绕PM2.5和臭氧浓度“双控双减”和水质断面达标提升攻坚目标,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,统筹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性措施,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,位居全省第一方阵,2020年,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.52,位居全省第一。 绿色蔓延,鸟儿也越来越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累计新造成片林62.42万亩,建成447个森林村庄、连片1000亩以上林业专业村89个、示范基地64个,造林总量全省第一,全市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4.72%,打造沿海发展的“绿心地带”。 “产业布局深刻影响着环境保护,影响着鸟类生存。十几年来,东台沿海未上马任何化工项目,为保护候鸟栖息地奠定了基础。”东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崔庆明认为,这成了海岸线最好的“护身符”,“放弃化工GDP,坚守着太平洋西岸未被污染的湿地,事实证明我们的坚守是对的。” 在沿海产业发展上,我市积极促进产业转型,以市域南部世界遗产地和北部大工业为载体,在绿色自然生态、绿色产业体系、绿色能源消费、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系统发力,加快形成绿色协调发展集群,打造全国典范的绿色循环大工业基地。 同时,加快发展“生态+”经济,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,提升条子泥、黄海森林公园、麋鹿和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品质,加强湖荡湿地旅游资源整合,构建全域旅游、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,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。 树多了、水净了、气清了生态盐城自然成为鸟儿的理想家园来源: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、盐城发布综合整理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展开